目前分類:徐錦堯神父主日講道 (14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 

讀經一:(肋19:1-2,17-18):不要懷恨,不可復仇
讀經二:(格前3:16-23):人是天主的宮殿,不要搞分裂摧毀它
福 音:(瑪5:38-48):山中聖訓之:愛仇人、成全如天父
中國文化: 先行其言,而後從之。
天地有曲全之仁,雨露無不被之澤。


耶穌說:「你們一向聽人說過,以眼還眼,以牙還牙。我卻告訴你們,不 要抵抗惡人。若有人打你的右頰,你將左頰也轉給他。你們一向聽人說過,要愛你的近人,恨你的仇人。但我告訴你們,要愛你們的仇人,並且要為迫害你們的人祈 禱,好使你們成為你們在天之父的子女。因為他使太陽上升,光照惡人也光照善人,降雨給正義的人,也給不正義的人。所以你們應當是成全的,如同你們的天父是 成全的一樣!」(參考瑪5:38-48)

這段經文十分漂亮,但卻是讓人很易誤會的經文。甚至有些外教人譏笑我們基督徒:「現在我摑你一巴掌,你是否肯讓我摑另外一巴掌?」

這經文的確不可以在開玩笑下去了解。但若我們看看主耶穌自己的生活,看看這位曾經講過要愛仇人的,他自己怎樣做時,我們或許便會明白甚麼叫做愛仇人。

他在世上活了三十三年,度過了一個又幫助人、又慈悲、又時常愛人的生命之後,得回來的,是被人的誣捏和陷害,最後被釘在十字架上。當他被懸掛在十字架上的時候,人們仍在罵他,耶穌卻向天父說:「父啊!寬恕他們吧!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甚麼。

孔子認為最好的老師應「先行其言,而後從之」,即是說:在要講一端道理之前,自己先實行出來。耶穌正是這樣的一位「先行其言,而後從之」的好老師。他不單講,他也做;他給我們指出人生的方向,也指示人在具體的情況下如何去實踐。他更用自己的表樣,給我們作示範。

在寬恕仇人上,耶穌完全能按他自己所講的去做。

我們很多時不寬恕,因為我們覺得受委屈、覺得不應受苦、覺得太過分。但我們不要忘記,世上只有一位是完全不應受苦,完全無罪、無辜的,那就是耶穌。我們沒 有人是無罪、無辜的。我們受少許痛苦,便怨天尤人,受少許委屈,便要報復,因為我們覺得自己很無辜。

看到耶穌的表樣,我們很易想起母親。在家庭中分配工作時,多數都是不平均的,很多擔子只落在一個人身上,這個人通常便是母親;而這位母親多數會默默承受一切。

家家有本難唸的經,家庭亦不常常溫暖。有時丈夫會有過份的行為,兒女也有點反叛。這位母親在默默承受之餘,心中也許會有一點點的不滿,使她覺得無奈和疲 倦。她實在受了不少委屈,要流淚也只能默默地流。在無人知道及無人了解之餘,也許還有人冷冷的說:「你是賢妻良母,你不是應該承擔這一切嗎!」但母親心中 會問:「為什麼不是每人盡一點力,分擔這個家的重擔?為什麼一切都要放在我的肩上?為什麼這個世界是這樣的不公平?」

這時母親有兩個選擇:一是要求絕對公平,如果你不做,我也不做,大家拉倒。二是超越公平,以寬容去接受一切、承擔一切。

相信不少母親是選擇了寬容。就好像耶穌並不追求公平一樣。他超越了公平,他徹底地用愛及寬恕去面對一切、征服一切。這就是耶穌所說的:「若有人打你的右臉,你連左臉也給他。愛你們的仇人,為迫害你們的人祈禱」的真義。

這是很難實行的,只有廣闊的心胸,才能較易容納。保祿在格林多前書第3章說:「你們是天主的宮殿,天主聖神住在你們內。你們是基督的,而基督是天主的。

若我們與天主有真實的交往,與基督有真實的結合,當我們接觸到天主的大愛及無限寬恕時,我們的心一定會變得更大、更廣、更能寬恕。「你們應是成全的,如同 你們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樣」,他使太陽上升,光照惡人也光照善人,降雨給正義的人,也給不正義的人。這是太陽和雨露的胸襟,可使我們光照一切、包容一切、潤 澤一切。

中國人有謂「天地有曲全之仁,雨露無不被之澤」,天地包容一切,雨露潤澤一切。我們是天父的子女,是基督的門徒,我們必須學習基督的胸襟,追求如天父一樣的成全,一樣的寬恕。

慈愛的天父,求你們幫助我們,賞賜我們有你一樣的胸襟,亦幫助我們能效法基督,無條件地寬恕,徹底地寬恕,超越一切公平的寬恕。

文章標籤

薇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讀經一:(德15:16-21):只要人願意,就能遵守上主的誡命
讀經二:(格前2:6-10):天主的智慧使人得光榮
福 音:(瑪5:17-37):山中聖訓之:新法律成全舊法律
中國文化: 南轅北轍: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。

耶穌說:「你們不要以為我來是要廢除法律或先知。我來不是要廢除,而是要成全。我告訴你們:除非你們的義德超過經師和法利塞人的義德,你們決進不了天國。」

你們一向聽人說:不可殺人,但我告訴你們,你們要尊敬你們的弟兄,不要叫他們「傻瓜」或「白痴」。若你到祭壇前要獻上祭品,在那裡忽然想起你的弟兄有什麼怨你之事,就把你的禮品留在祭壇前,先去與你的弟兄和好,然後再來獻禮品。

你們一向聽人說:不可姦淫。我卻對你們說,連心內也不應想這事。別人告訴你們不要發虛誓,我卻對你們說,什麼誓也不要發。你們的話該是:是就說是,非就說非,其他多餘的,便是出於邪惡。」(參考瑪5:17-37)

在「山中聖訓」中,我們聽到耶穌說話的語氣很特別,他不單是說一些教訓、倫理原則,或做人的道理,而是說一種選擇。我們要在「別的人」所說的話,和耶穌所說的話之間,作出選擇。

今日《德訓篇》也說:「只要你願意,便能遵行上主的誡命,你是否忠信,完全出於你的自決。上主在你面前放置了水與火,生死與善惡都放在你面前。」(德15:16-18)

基督徒要走的路並非只是「做」一些好事,「躲避」一些壞事。信仰要求我們選擇一個「方向」。正如一個人要向東走或向西走,要住在山上或住在海邊,要移民他國或留在本地,這都是一種選擇、一個方向。

這些選擇,在我們生命中有很多。小型的選擇,例如今天吃什麼早餐?穿什麼衣服?看什麼電影?買哪本書?有些較大的選擇:如結婚、移民、選擇職業等。此外更 有些大得多的選擇,例如做人的原則:要為朋友赴湯蹈火?或為自己的利益而出賣朋友?至於認為生命有意義或無意義?要信天主或不信天主?這就是所謂的「基本 抉擇」了。

《戰國策》有一則故事,叫「南轅北轍」,很能表明「抉擇」是什麼。它說:有一個人在北方的太行山遇到一個駕車的人。他問駕車者去哪裡。那人答說去楚國。他告訴那人,楚國是在南方,這是朝北方走,走錯了。但那駕車者說:不怕的,因為「吾馬良」,我有一匹好馬。於是他繼續往北行,又遇到第二個人。那人問駕車者去哪裡。他說:往楚國。那人說:你正在向北方行,但楚國卻是在南方呢,你走錯了!但那駕車者又說:不怕的,因為「吾用足」,我有很多旅費。於是他繼續往北走,又遇到第三個人。那人又問他要往哪裡去。駕車者答說往楚國。那人又告訴他走錯路了。但駕車者還是說:不怕的,因為「吾御者善」,替我開車的人技術高明。

其實,若這個人的馬兒好、旅費足、駕車技術高超,這些因素愈好便愈會帶他遠離楚國,即所謂「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」,因為他走的方向不對頭。

傳說由意大利到法國的一條鐵路,要經過阿爾卑斯山,所以要鑿一條很長的隧道。這條隧道從兩邊一起同時進行開鑿,希望到中間二者能會合連接起來。但到了中間時,卻差了一點點而接駁不上。為補救這個錯誤,工程師傾家蕩產也不成功,最後唯有自殺。

只有開山的高科技是不足夠的,重要是能把接口駁上。這就是方向。我們有最好的車是不夠的,重要的是知道往哪裡走。這就是基本的選擇。

只要你願意,便能遵行上主的誡命。」要不要上主,願不願意聽上主的話,這是基本的選擇。這是「水與火」的選擇,「生死與善惡」的選擇。這就是「基本抉擇」。

耶穌說:「我來不是為廢除法律,我不是來廢除,而是來完成。你們要超過經師與法利塞人的義德,才能進天國。」

不殺人是不足夠的,要尊敬他們。獻禮品是好的,但要先與弟兄修好,才有資格向上主獻上禮品。不要以為是教會及法律禁止犯姦淫,而是要手潔心清,連思想也要 聖潔。不要再強調發真誓或發虛誓,而是連誓也不要發,因為我們的說話要「是就說是、非就說非」,要用自己的人格去擔保說話的真實無妄,而不是靠發誓去保 證。

這就是「山中聖訓」的重點。我們要從今日開始,基本選擇天主,選擇天主的法律,選擇天主作為我們生命中的標準、步履前的明燈,然後度一個聖潔的生活,活出聖潔的生命。

文章標籤

薇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讀經一:(依58:6-10):天主喜歡的是人解除不公正的鎖鏈
讀經二:(格前2:1-5):不依靠動聽的言語宣道
福 音:(瑪5:13-16):山中聖訓之:地上鹽、世界光
中國文化: 非攻:大為非、攻國,則不知非,從而譽之,謂之義!


「你們是地上的鹽、世界的光」。(參考瑪5:13-16)

我們對這段經文很熟悉,但我們又如何理解這段經文,並成為鹽和光呢?本主日的第一篇讀經依撒意亞先知書第58章,可以幫助我們較全面地明白如何作鹽和作光。

上主說:「我所喜歡的齋戒,是要人解除不公正的鎖鏈,廢除軛上的繩索,斬斷所有的軛,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。」

這就是齋戒。它並不意味是單單少吃一些食物,而是解除不公正的鎖鏈,作出正義和仁愛的行為。

依撒意亞繼續說:「把食物分給飢餓的人,收容流浪的窮人,遇到赤身露體的人,給他衣服穿,不要忽略你的同胞。這就是你的齋戒。如此,你將會光芒四射,有如黎明。你的創傷會迅速復元。那時,若你呼求,上主一定俯允。若你哀求,天主一定答道:我在這裡。」(參考依58:6-10)

所以,齋戒並不單單只是少吃一些,使自己感到飢餓;同樣,祈禱也不單單只是向天主祈禱,和天主建立關係。聖經要求我們,要在人神關係上,促進人與人的關係,而在人與人的關係上,找尋和神的共融。這才是聖經的精神。

因此,聖經就把「解除不公正的鎖鏈、把食物分給飢餓者、不要忽略同胞」等正義與仁愛的行為,提昇到敬神的層次,認為這才是對神的真正敬禮。信徒能做到這些,才能光芒四射,那時,祈禱才會產生效力,那時,上主才會回答我們:「我在這裡。」

依撒意亞繼續說:「若你放棄欺壓的行為,不再互相侮辱及出言傷人。若你把食物施捨給飢餓的人,滿足貧窮人的心靈,那麼你的黑暗將成為光明,你的黑夜將成為白晝。

聖經本來是一個有機的整體。要明白新經,就要找尋古經的背景;要明白古經,就要在新經的光照下去觀察。

在這個角度下,在依撒意亞先知的啟發下,我們就可以明白新約所謂作世界的光更深一層的意義。即是,我們如果要做光,就不單只是明白生命的道理、走向個人成 全,或只懂得祈禱和領聖事。我們更要在基督內學習生活、待人,並建設一個正義和平的新世界,去光照世人,讓人看清甚麼是真理和生命。

真理有時不易看清。墨子在《非攻》曾說過一段很震憾的話:「當一個人殺一個人時,會說他不義,有一條死罪。若這樣計算,殺十個人,便有十重不義,有十條死 罪;殺一百個人,便有一百重不義,有一百條死罪。這些道理大家都懂。因此,我們都會罵那些殺一個人的、殺十個人的、或殺一百個人的人。但是,只要你有能力 殺一個國家、殺無數的人,只要你懂得攻城、攻國,所有人都會讚賞你們。」

墨子的感嘆是:殺一個人算是不義,殺一國,反而被讚賞。這就如一個人,少見黑說黑,多見黑卻說白,我們便說這個人黑白不分。現在正是如此。我們罵那些作小惡的人,而對那些作大惡,甚至屠城滅族的人,卻讚賞他們能幹。用墨子的原話是:「今有人於此,少見黑曰黑,多見黑曰白,則必以此人為不知白黑之辨矣。今小為非,則知非之,大為非、攻國,則不知非,從而譽之,謂之義,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辨乎?」面對著這個是非不分的世界,我們這些「作光」的人的任務不是更大嗎?

墨子的觀察令我們傷感,也令我們警惕。對小不義我們懂得判斷,對大不義,我們就不知所措。這世界就是如此。

當我們看到一些小偷偷竊,便會判他有罪;但當一個奸商利用一個國家的壞制度去剝削了大量金錢時,我們反會讚他有商業頭腦。有些人偷銀行的錢,會被判坐牢。 但若有些人利用銀行的制度,甚至利用龐大的資金,在金融或股票市場上翻雲覆雨,致令一個國家或多個國家的經濟崩潰,我們則說這些人是經濟事務的天才!若我 們見到一個賣淫的妓女,我們會說她無恥,但若我們看到一些地方公然設立紅燈區,把賣淫合法化,我們則說這是在回應社會的需要、人性的需要!

「你們是地上的鹽,世界的光。」基督徒要高舉福音的價值觀和理想去光照世界,基督徒需要負起移風易俗的責任,不單注意個人的得救而已。

主基督,求你幫助我們能成為地上的鹽、世界的光。幫助我們看到自己應走的路,也幫助我們能看到世界及人類應走的路。你是我們個人的救主,也是我們整個人類 的救主;你有能力聖化我們個人,也有能力聖化整個世界。幫助我們和你合作去聖化我們自己,也聖化別人;聖化個人,也聖化影響我們生命素質的整個社會制度。

文章標籤

薇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讀經一:(索2:3;3:12-13):天主要保留卑微貧苦的子民

讀經二:(格前1:26-31):天主召選了世上軟弱的來羞辱那剛強的
福 音:(瑪5:1-12):山中聖訓之:真福八端
中國文化: 物物而不物於物。 力不可終恃,才不可終恃。
少年不識愁滋味,愛上層樓;愛上層樓,為賦新詞強說愁。
十五志於學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。


神貧的人是有福的,因為天國是他們的。(瑪5:3)

神貧有很多種境界和層次。首先是指簡樸的生活,不被物質控制。如莊子所說的:「物物而不物於物」。意即我們可以用物但不被物件所用、所控制。

神貧亦代表我們懂得欣賞及享受所擁有的一切,同時不必用貪婪的眼光去注視我們所沒有的。神貧精神使我們在缺乏時仍內心坦然、安貧樂道。

神貧有時亦代表一些人故意去選擇貧窮,度一種簡單而貧窮的生活。在教會中,我們有時會看到一些達官貴人,以金枝玉葉的身份,拋棄一切,進入修院,度神貧甚至實貧的修道生活。這些都是神貧。

神貧也是一種精神狀態。有一次,莊子在一王侯面前走過,這位王侯說:「莊先生,為什麼你的樣子是這樣的委靡難看呢!」莊子說:「我並不委靡難看,我不過是貧窮而已。我缺少的是一些外在的物質,但我擁有的卻是生命中無限活潑的天機。」

以上都是神貧的不同境界,但神貧的最深意義卻是「自空」的精神。

有一次,孔子很不開心。其他弟子們見到老師不開心,都不知所措,大弟子顏回卻拿起琴,坐在孔子房門前彈奏起來。孔子聽到琴音,便叫顏回入內問他:「你為何這樣開心呢?」顏回答說:「老師,我們也很想知道你為何不開心?」孔子請顏回先回答。

顏回說:「老師,我以前曾聽過你的教訓,做人要樂天知命,不必憂心。」

孔子說:「對!樂天知命、不必憂心,這確是我以前曾說過的。但我今天要補充一下。我年青時,修詩書、正禮樂,我努力做這一切,目的是要治天下、遺來世,把 天下治理好,讓千秋萬代的人,都能生活得開心。但我的痛苦經驗是:我做過官,治理過魯國,卻成就不大。我不能在有生之年,治好一個小小的魯國,卻奢言要治 好天下,留存萬世。這不是一個天大的笑話嗎!

所以,我雖然樂天知命,亦有一種很大的憂心。我憂心的是我能做好自己,不能幫助別人;只能做到小範圍內的事,不能做到大範圍內的事;在有生之年做到一點點的小事,卻不能做到在身後想建立的功業。」

孔子的這種體驗,便是他所說的「五十而知天命」。當他回顧自己的過去時,他說自己的生命歷程是:「十五致於學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。」天命就是限制,限制就是一個人深深的感到自己的有限。這種「有限」的感覺,就是神貧的感覺。

我們是什麼?我們只是一無所有。無論我們是誰,都總有不可為、不能為,或為而無所成的時候。

辛棄疾寫過一首《醜奴兒》,用另一輕鬆的手法去描繪上面的這種「有限」的感覺。他說:「少年不識愁滋味,愛上層樓;愛上層樓,為賦新詞強說愁。如今識盡愁滋味,欲說還休;欲說還休,卻道天涼好個秋。」意思是,我青年時喜歡跑上高樓吟詩作對,多麼的意氣風發。如今老了,歷盡滄桑,惹盡閑愁,我有許多話要說,但又從何說起呢?我能說什麼?不如說:「天氣真好啊!」

孔子和辛棄疾都不是消極的人,他們是經歷了生命的高峰後而悟到的應有的收歛、含蓄、隱退、謙虛。他們經驗到人確是「力不可終恃,才不可終恃」;他們不再自以為是,不再自我中心。這就是神貧。

神貧的人看得很清楚,在上主面前、在宇宙內、在歷史長河中,自己所處的地位。我們確有可為的地方,但卻有更多的不可為。我們有能力做一些事,卻有更多未能做的事。

當我們謙虛、自空、完全委托在天主手中時,我們會經驗到,「天國是他們的」有什麼意義。那時,天主便會進入我們的生命中,取代我們的生命,完成我們的生命,充實我們的生命。天主的力量於是成為我們的力量,天主成了我們的一切。

神貧的人是有福的,因為天國是他們的;謙虛的人是有福的,因為天主是他們的;感到自己一無所有、一無所能的人是有福的,因為天主的能力就要成為他們的能力。

天父,求你幫助我們完全空虛自己,為使你完全佔有我們的心及我們的生命!

文章標籤

薇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讀經一:(依8:23-9:3):天主施恩於加里肋亞
讀經二:(格前1:10-13,17):要同心合意,不要分黨分派
福 音:(瑪4:12-23):耶穌在加里肋亞傳道
中國文化: 海納百川,有容乃大;壁立千仞,無欲則剛。

保祿向格林多人說:弟兄們,我以主基督的名義,請求大家言行一致。不要分黨分派,而要同心同德,團結起來。 你們曾經各自聲稱:我是屬阿頗羅,我是屬刻法。難道基督已被分裂了嗎?難道是保祿為你們被釘在十字架上嗎?或是你們受洗是歸於保祿名下嗎?其實,基督派遣 我不單是為施洗,而是為宣講福音,宣講那位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基督。他才是救主,我保祿不是,阿頗羅也不是。我們不可再分黨分派。(參考格前 1:10-13,17)

在這世界上,我們很喜歡劃小圈子。各人有自己的小圈子,各群體也有自己的小圈子。有以不同的宗教劃分,有以不同的膚色劃分,有以不同的國家劃分。有時甚至 在小圈子內也劃一些更小的小圈子。即使在大公的教會內也會劃分某修會的、某堂區的小圈子。更有在一個堂區內也分不同的小圈子,如聖母軍、聖母孝女會、聖體 會、基基團等。

從這個角度看,縱使教會未被分裂,但所產生的問題也是令人傷腦筋的。曾聽過有些本堂神父抱怨,當堂區舉辦活動時,沒有善會支持,因為各善會都有自己的活動。這就是小圈子。

世上有很多小圈子。其實天主也劃圈子,不過,他的圈子是以穹蒼為界線。他的圈子就是穹蒼、就是宇宙。換句話說,在天主的聖心中,他只有一個圈子,一個包含所有大小圈子的圈子。

讓我們好好反省這個問題:究竟我為何要劃圈子、分你我呢?這可能是一個嫉妒的問題。我們認為別人的成就會影響我們。

依撒意亞先知的話可給我們一些啟發:「生活在黑暗中的人民看見了浩光,住在幽暗中的人們已有光輝照耀他們。」(依9:1)這句話亦被引用在本主日的瑪竇福音內:「耶穌聽到若翰被監禁以後,就隱退到加里肋亞去了。後又離開納匝肋,來到近海的葛法翁。這應驗了依撒意亞先知所說的話:則步隆地與納斐塔里地,通海大路,約旦河東,外方人的加里肋亞,坐在黑暗中的百姓看見了浩光;那些坐在死亡陰影之地的人,現在已有光輝照耀他們。」(瑪4:12-16)

「浩光」,就是當太陽如日中天時,所發出的光芒。它照亮了整個世界。當我們看到光線時,會否減少別人看到的光呢?同樣,當別人享受陽光時,會否令我們減少了對陽光的享受呢?不會,因為它是「浩光」,巨大的、無窮無盡的光。

我們要讓自己去接觸那些無限的、豐富的、偉大的東西,讓自己去接觸那位包容一切的天主。當我們能接觸到這包容一切的天主時,我們的心也會變得寬大,而不再需要劃小圈子了。

在晚上,讓我們抬頭看看漂亮的星空。晚上的星空很燦爛,因為有無數的星星,每顆星都是燦爛星空的組成部分,每顆星都發出自己的光芒。無論它是頭等星、二等 星、或三等星,有多大的熱便發多少的光。它們不會因為自己的光芒而掩蓋了別的星光,亦不會因為自己微弱的星光而感到慚愧、自卑。大家一起組成燦爛的星空, 多麼美麗!即使是流星,也可以在墜落時閃出一道亮光,為天空增添美麗。

為何我們的世界不是一個燦爛的星空?為何連我們的教會也燦爛不再?為什麼在一個小小的家庭內,兩兄弟也可以互相嫉妒?為何兩個好朋友,會只因為其中一個被上司欣賞,而致反目成仇?為何加音會嫉妒亞伯爾?是否別人的成功就是自己的失敗呢?

我們不可再分黨分派,不要再說我屬那一教會、那一堂區、那一國家、那一民族。我們都是同一個身體內的肢體、一個家庭內的成員、一個天父庇蔭下的兄弟姊妹、 一個地球村裡的公民。無論是一等星、二等星,甚至流星,均有其自身的光芒,都可以使一個靜夜的天空顯得更加美麗。

今日世界需要的是寬容,寬而又能容。一切的排他主義、自我中心、自以為是的思想,無論是政治上的、宗教上的,都與今日世界大同或天下一家的精神格格不入。

林則徐先生說:「海納百川,有容乃大;壁立千仞,無欲則剛」。大海,因為能容納千百條河流的水,所以才成為「大」海。有容乃大,能包容的才能成為偉大。

上主!求你幫助我們能有一個如你一般的胸襟,去包容、接納、擁抱及欣賞!

文章標籤

薇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讀經一:(依49:3,5-6):作上主的僕人

讀經二:(格前1:1-3):為基督而蒙召
福 音:(若1:29-34):若翰為耶穌作證
中國文化: 介之推不言祿;劉備三顧草廬;聖君賢人的禮賢下士。

若翰見耶穌走來,便說:請看!消除世界罪惡的天主羔羊。這就是我所說的那一位,他在我之後來到,卻在我以前存在。因他先我而存在,於是我作證:他就是天主子。(參考若1:29-34)

「請看!天主的羔羊。請看,除免世罪者。」這是我們每日在領聖體時所聽到的話??聖若翰的話。他被稱為耶穌的前驅,是一個向世界介紹耶穌的人。

若翰自己有很多門徒。在耶穌出道以前,他已經宣講、施洗,有相當高的地位和名譽。連耶穌也親自來到他面前受他的洗禮。從人性的角度來看,他曾經顯赫一時, 有很多聽眾、很多追隨者。甚至黑落德王也佩服他。這樣的人,如何能容忍甚至主動介紹另一個人,並清楚說出,這人比他自己更偉大呢?

這象徵另一人將會取代他的地位,這預示聽過他講道的人要去聽另一位講道,跟隨他的人要跟隨另一位。他這樣做,無疑將會使自己很快就從眾人的焦點中消失。

若翰從不諱言:「他要長大,我要縮小;他要興盛,我要消退。」這簡單的說話,為今日很多人來說是致命性的。世上很少人能自願放下自己的權力、地位和面子。因為失去了權勢、地位,就是失去了一切。

這就是若翰精神。

「看!這位就是天主的羔羊、除免世罪者。你們去跟隨他吧,他是救主、天主子。我只是他的工具,他的僕人,他的前驅。我要做的已經做完,我站在台前的時間,已經到了落幕的時候。」

不以自己為中心,總是想到別人,這種「若翰精神」在中國的文化中,我們可以看到的,有春秋時晉國介之推的不言祿、不貪功、不追求立功之後受賞;有劉備的三顧草廬,和許多聖君賢相的禮賢下士。他們可能不免有為自己打算之心,但對屬下的欣賞、肯定,卻不是所有在上者能人人做得到的。大多數的人是:有過諉於他人,有功自己獨霸。

若翰被揀選作為基督的前驅,其實我們每人都被天主揀選了。依撒意亞先知書第49章說:上主對我說:「以色列,你是我的僕人,我因你而自豪。」其實上主看中了我,他是我的力量。當我尚在母胎時,他便培養我作他的僕人。他對我說:「你要作我的僕人,復興雅各伯支派,領回以色列的遺民,還是小事,我更要使你作萬民的光明,使我的救恩達於地極。」

我們每一個人都已蒙召,都是上主的僕人,他看中了我們。當我們尚在母胎時,他已培養我們去復興雅各伯支派,領回以色列的遺民。遺民就是那些堅持信仰、不離棄上主的一小撮遺留下來的人。

我們也要復興教會,領回那些在教會內忠於上主的人。不單如此,我們更要成為萬民之光,使救恩達到天涯海角。我們要成為僕人,把耶穌介紹給人,這就是若翰精神。

有一段可以反映若翰精神的新聞:有一波音737飛機失事掉落河中。當時天氣嚴寒,河水結冰,救援工作很困難。遇難者中有一位年約50歲的男人,每次當他接 到救生圈時,他總是遞給他旁邊的人。如此共五次。最後當直升機要救他時,他已消失在冰封的河水裡。沒有人知道他的名字,只稱他為「水中的人」。

其實,當「水中的人」每一次把救生圈遞給其它遇難者時,他應該知道他有什麼命運與下場,但他卻做了。這位「水中的人」告訴我們一個重要的訊息:「人」這個名詞,可以有大尊貴、大慈悲的含義。消失自己、成就別人,這是若翰精神的現代版。

今日的傳教士,很多都有這種精神。他們帶著三個英文字去傳教:begin, beget, be gone,就是開始、生產、離開。因為每當一位傳教士去到一個地方時,他就開始傳福音的事業。然後他培育地方教會,讓成熟的地方教會誕生。地方教會誕生 後,他就功成身退。這是傳教士的「若翰精神」。

當我們要去幫助人時,也讓我們記得這種精神。重要的不是幫助人,而是與人同在。我們要支持及肯定他們,培養他們成長和自立,使他們不再需要依賴我們。他們 要長大,我們要縮小;他們要站在台前,我們要退居幕後。我們的所作所為,完全是為別人的好處。這也是「若翰精神」。

「看,這是天主的羔羊,除免世罪者。」讓我們介紹耶穌給別人,也將別人介紹出去。我們要成為別人背後的支持者、肯定者及欣賞者。

文章標籤

薇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讀經一:(依60:1-6):萬民奔赴你的光明
讀經二:(厄3:2-3,5-6):眾人分沾天主的恩許
福 音:(瑪2:1-12):賢士來朝
中國文化: 我有明珠一顆,久被塵牢關鎖;
一朝塵盡光生,照破山河萬朵。


新生的猶太人君王在哪裡?我們在東方見到了他的星,特來朝拜他。(瑪2:1-12 )

主顯節,是新生嬰兒救主耶穌基督顯現給外教人的日子。主顯節在東方禮的教會是一個很大的節日,它甚至比聖誕節更大和更隆重。因為主顯節是救主向普世人類顯示的一個時刻。

依撒意亞先知曾預言過:耶路撒冷,起來炫耀吧。因為你的光明已經來到。上主的榮耀已經照耀在你身上。看!黑暗籠罩著大地,陰雲遮蓋著萬民。但上主卻照耀著你,他的榮耀將彰顯在你的身上。萬民要奔赴你的光明,眾王要投奔你升起的光輝。(依60:1-3)

今日我們慶祝主顯節,我們都相信上主顯現給我們,但如何顯現呢?上主的星在哪裡?

如果你在香港的晚上抬起頭來,你能看到星星嗎?很難。在今日污染嚴重的時代,過去藍色的天空現在已變成灰暗。曾經一度燦爛的星空,如今已星辰聊落。

上主的星在哪裡?今日的主顯節為我們還有意義嗎?有!上主的星仍在,它在我們身外,也在我們心內。

上主的星在我們身外:

一、當我們閱讀聖經時,那裡有上主的星。

二、當我們聆聽教會的訓導時,那裡有上主的星。

三、當我們與朋友分享生命的意義或生活的經驗時,那裡有上主的星。

四、當我們注視和默思世界的變化時,那裡有上主的星。

世界的變化,就是教會在「梵二」不斷講的時代徵兆。每當我們看到世界的變化,和在我們周遭所發生的事時,上主的星就在那裡。上主藉世界的變化向我們說話。

當聖若望鮑斯高在街上行走時,他看到不少街童流離閑蕩,無人教導。他再讓這事件配合他在祈禱中所得到的感召:「你去為我最小的兄弟姊妹所做的,就是為我而做。」於是他便創辦了慶禮院,一種專在主日照顧青少年的活動。

所以,這世界就是上主的星,是在我們身外的星。上主在外面向我們講話,他透過聖經、教會、朋友及整個世界的變化,向我們講話。

但這顆星也在我們心內。

一、當我們祈禱時,上主與我們談話。

二、當我們進入良心深處時,天主在那裡接觸我們。「梵二」便這樣說:在人的內心深處,在良心隱密的角落中有天主,在那裡,我們與天主相遇。

中國人有一首好漂亮的詩:我有明珠一顆,久被塵牢關鎖;一朝塵盡光生,照破山河萬朵。在我們的生命中,我們每人都有一顆發光的夜明珠,但這顆明珠已被塵埃封蓋著。一旦除去污垢塵埃後,這生命的明珠便會照亮世界,照亮周遭的人,照亮我們所走的路。這顆明珠就是我們的星,這個明珠就是我們的良心。

我們在東方看到他的星出現,特來朝拜他。

各位朋友,主顯節中我們看到上主的星嗎?在聖經中,在教會訓導中,我們看到上主的星嗎?在朋友的分享中,在世界的變幻中,我們看到上主的星嗎?我們願意進入內心的深處接觸自己的良心嗎?我們願意進入良心隱秘的角落中,去和天主會晤嗎?

有星的人自己也會變成星,「上主的榮耀已照耀在你身上,萬民要奔赴你的光明。」當我們找到星之後,我們本身也會成為星,或成為星的工具。

我們可以肯定,賢士們朝拜耶穌聖嬰後,必定會傳揚這位救主。而我們呢?我們在聖經中、教會內、朋友及世界中找到上主後,有否傳揚這位上主呢?我們進入良心深處,發現上主的秘密,找到我們自己生命的明珠後,有否以自己的言行啟發別人呢?

基督徒應是光。光要照亮整個黑暗,光是基督徒的特質:「你們是世界的光」。

當我們找到星後,我們會成為星;當我們被光照後,會成為光。「上主的榮耀已照耀在你身上,萬民要奔赴你的光明,眾王都要投奔你升起的光輝。」

上主,求你照亮我們,也讓我們成為照亮別人的光。

文章標籤

薇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讀經一:(德3:3-7,14-17):孝敬父母

讀經二:(哥3:12-21):基督徒家庭生活
福 音:(瑪2:13-15,19-23):聖家逃亡,委身於主
中國文化: 鏡與人俱去,鏡歸人不歸;無復姮娥影,空留明月輝。


起來,帶著嬰孩和他的母親逃往埃及去,住在那裡,直到我再通知你,因為黑落德即將尋找這嬰孩,要把他殺掉。(瑪2:13)

在講聖家道理之前,讓我先講一個小故事。

在中國唐朝之前的幾個朝代,有一個稱為南朝的陳國。那時正當戰亂,徐德賢與妻子洛昌公主在戰亂中被迫分手時,把一面鏡子打破,每人各保存半面鏡子。他們約好一年之後,若有機會重逢,兩片破鏡就會重圓。

一年後,徐德賢拿著半面鏡子到街市出賣,剛巧洛昌公主的僕人也拿出另外半面鏡子,二面鏡子合在一起,果然可以重圓。徐德賢見到雖然破鏡重圓,但洛昌公主卻不知所蹤。於是他很感慨地在破鏡上寫了一首詩:鏡與人俱去,鏡歸人不歸;無復姮娥影,空留明月輝。本來鏡與人都不知去了哪裡,現在鏡回來了,但人卻仍不知身在何處,連影子也找不到,剩下的,只有清冷明月的光輝罷了。

這故事的結局當然是破鏡重圓。徐德賢終於再見妻子,二人經過離亂後,彼此就更加恩愛了。

今日瑪竇福音所講的故事也是一樣:黑落德王要殺害新生的嬰兒,但卻無從下手。於是他想出了一條萬全的毒計,就是把全城兩歲以下的嬰兒全殺了,新生的聖嬰就決不會漏網。

這時,上主的天使托夢給若瑟說:起來,帶著孩子和他的母親逃到埃及去吧。

逃到埃及!天主竟然沒有能力保護自己的兒子!上主、全能大力的上主竟然要逃難!

不久以後,黑落德死了,天使在埃及又托夢給若瑟說:起來,帶著孩子和他的母親,返回以色列去吧!我們可以想像到,他們三人在紛亂中是如何的顛沛流離。但經過痛苦的洗禮,並受到挫折與困難的鍊淨後,他們的感情也一定更加密切。何況有耶穌作為這個家庭的支柱和核心,這聖家三口一定是世上最好的家庭。(參考瑪2:13-15,19-23)

今日禮儀選的聖經,除了瑪竇福音外,也選了保祿宗徒致哥羅森人書,其中一段也描寫了一個美麗家庭應有的特質:你們該有感恩之心,要讓基督的話充分地保存在你們內,以各種智慧彼此教導、規勸,以聖詠、詩詞和屬神的歌曲,在你們心內,懷著感恩之情,歌頌天主。你們的所作所為,都該因主耶穌的名而作,藉著他感謝天主聖父。(哥3:15-17)

這段話十分精彩,它認為作為一個基督徒家庭,該有兩大要素:就是時常感恩,並以聖言為中心。

第一點是感恩。保祿宗徒說要為一切事,時時感謝天主父。(弗5:20)他強調的是「時時」和「事事」。時時,即是說沒有一時不感謝;事事,即是說沒有一事不感謝。雖然家家有本難唸的經,聖家也有難唸的經,但還是要時時感謝、事事感謝。

今日的福音故事,對若瑟來說,本身就是一本十分難唸的經,一件十分難明的事,一個十分難面對的挑戰。若瑟一定會問:既然自己的兒子是因聖神懷孕,是天主的 愛子,為何天主不保護他,要他們逃難到埃及?但若瑟仍是接受,帶著兒子及妻子逃往埃及。他在這種環境中仍是聽命、服從、接受、感謝。

我們的生命雖然充滿挫敗,充滿不如意之事,但仍要懷著感恩之心。若瑟和瑪利亞有感恩之心,並不是因為他們的家庭萬事順遂,而是因為他們接納、相信、委身於上主,把一切交託在上主的手中。

第二點就是要以聖言為中心,即讓天主的話充分保存在心中。我們個人要常讀聖經、默想聖經,讓上主的話深深印在我們心中。聖經更是家庭的支柱、核心及基礎。

若我們常常默想聖經,家庭便會充滿智慧;而且有了聖言作指導,亦可以減少家中各人獨斷獨行、自以為是的危險。

如果我們一家人藉著祈禱彼此教導,互相規勸,用聖詠和詩歌讚美天主,所作所為都因基督之名而行,藉著他感謝天主聖父,那麼,我們的家便更可以其樂融融了。

藉祈禱而彼此教導、互相規勸,不是比較大家怒氣沖沖、互相對罵,勝過千百倍嗎?我們更希望父母都能用這樣的聖家精神去培育子女,使基督精神成為他們成長的一部分,生命的一部分。

 

 

文章標籤

薇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讀經一:(依7:10-14):一位貞女將懷孕生子
讀經二:(羅1:1-7):耶穌基督是天主子,生於達味的後裔
福 音:(瑪1:18-24):貞女懷孕生子,若瑟領悟聖意
中國文化: 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,是知也。


在今天的讀經中,依撒意亞先知講了一個很特別的故事。這故事是關於猶太人的一位皇帝阿哈次。這皇帝對天主毫無信心,有一次上主對他說:你向我求一個徵兆吧!無論你是求諸地府,或求諸蒼天。但阿哈次說:我不想求,我不願意試探上主。(參考依7:10-12)

「不願試探上主」,這是一個很堂皇的藉口。阿哈次表面上是說,只要信賴上主,便不必求天主顯奇蹟、拿證據。但其實,他是不信賴上主,他反而害怕上主給他看到徵兆後,要相信上主。對他來說,相信上主是一件很苦的事。

因為信上主便要改變生命,付出犧牲,所以他不願意相信,並拒絕徵兆。

我們也是如此。我們不願意相信天主,不願意相信人,也不願意相信自己。其實,只要我們張開眼睛,細細的觀看大自然,看看星辰月亮、青山綠水、花鳥蟲魚,從這些美麗的萬物中,我們一定可以看到天主。

記得有一次,我與一群年輕人,到了台灣墾丁公園的海邊,大家一起悠然自得地躺臥在沙灘的岩石上,欣賞大自然的美景,談天說地。從日落待到月出,從暮煙四起 待到滿天星辰,直到銀河高掛天上。我們一面欣賞,一面交談,十分開心。就在這個如此幽靜及美麗的大自然下,突然有一位朋友說:「神父,為何仍有人不相信天 主?」

這問題問得真好!只要我們敞開胸懷,張開眼睛去看看這大自然,便不能不感受到造物主的偉大。但我們不願意看,沒有時間與空閒去看。

聖經說:諸天述說天主的榮耀,穹蒼宣揚他的化工。(詠19:2)保祿在羅馬人書也說:一切人都可憑天主所造的萬物,看到天主的臨在。(參考羅1:20)

但我們就是要閉起眼睛。我們不願意看到父母的健在是天主的恩典,友誼、親情是上主的賜與。我們不願意承認人的悔改本身,或者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,忽然變得十分慷慨,這些都是奇蹟。我們甚至不願意看看自己的過去,看看我們在天主的領導下做了多少的好事。

其實我們做過很多事,這些事有時甚至可以使我們自己也感驚訝。相反地,我們只記著自己的失敗、自己的無能。

「我不想求,我不願試探天主。」這也是我的藉口。因為我不想看,不想看到上主在我身上所顯的大能,上主給我的恩寵。我不想看到人間的美善,不想看到原來自 己是充滿活力的。因為若果我看見了,便要回應上主,便要在上主內度一個新生命。這種回應或這種新生命,為我來說是可怕的,因為我實在太疲倦了。

今日讀經的另一個故事也很有啟發性,那就是若瑟的故事。聖經記載,若瑟是一個義人,他在知道自己的未婚妻瑪利亞懷孕以後,不願公開羞辱她,打算秘密解除婚約、暗暗休退她。

若瑟面對一個很大的困難:未婚妻忽然不明不白地懷了孕,按當時的法律,他有權去告發瑪利亞,讓瑪利亞被人用石頭砸死。他不瞭解自己的未婚妻,不明白所發生的一切,於是他選擇了一條路,就是暗暗地休退她。(瑪1:18-24)
不明白就是不明白。他不妄自推測,更不隨便定罪。

孔子曾說: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,是知也。這是知識分子應有的良知,這也是待人的重要原則。

很多人在不知的情況下,去猜想別人做事的動機。明明是沒有證據,但仍要胡亂猜度,去「靠估」,去生安白造一些證據來。「知之」固然是知之,「不知」還是要勉強當作知。這些人完全缺乏孔子的胸襟,也沒有若瑟的德行。

若瑟被稱為義人,他在這方面確實顯出了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君子,他面對不明白的事,便把一切交託給上主。

但後來明白了事件的真相後,他也果斷地行動。他知道瑪利亞是因聖神而懷孕,所以立即娶了瑪利亞。他雖然完全不明白什麼叫「因聖神而懷孕」,但他相信天使,他相信聖經:一位貞女將懷孕生子,他的名字叫厄瑪奴耳,意即上主與我們同在。他相信聖經的話已應驗在自己的家庭中,在自己的未婚妻瑪利亞身上。

在這將臨期,讓我們也懷著信心,祈求上主幫助我們相信他,相信別人,也相信自己。

文章標籤

薇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天國臨格,世界大同

讀經一:(依35:1-6,10):救恩的福樂
讀經二:(雅5:7-10):要堅定你們的心,因為主已臨近了。
福 音:(瑪11:2-11):你就是要來的那一位嗎?
中國文化: 大道之行也,天下為公。選賢與能,講信修睦。

瑪竇福音第11章記載:
若翰在獄中聽到基督所行的,就派遣他的門徒去,對他說:「你就是要來的那一位,或是我們還要等候另一位?」耶穌回答他們說:「你們去把你們所見所聞的報告給若翰:瞎子看見,瘸子行走,癩病人得了潔淨,聾子聽見,死人復活,窮苦人得了喜訊。」
(參考瑪11:2-6)

耶穌在上面是重複了依撒意亞先知的話:「荒野與不毛之地將要歡樂,沙漠將要歡喜,好像花朵盛開,盛開得好像百合,高興得歡呼高唱。他們要目睹上主的榮耀,看見天主的偉大,告訴膽怯的人:要鼓起勇氣,不要害怕!看!你們的天主要來,親自來拯救你們。

依撒意亞先知繼續預言說:「那時瞎子要看見,聾子要聽到,跛的人有如小鹿跳躍,啞吧將會發聲歡呼。」(參考依35:1-6,10)

我們的信仰其實很可愛,很振奮人心。我們期待的,除了基督的來臨外,更有天國的來臨,一個新天地、新境界的來臨。伴隨著基督而來的,是快樂、希望,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將變得可能。

信仰不只是純粹精神的事,也不只是純粹內心的事,它同時也是肉體性的、社會性的事,它關係到政治、經濟、文化及整個宇宙。

瞎子看見、瘸子行走、痲瘋病人得到潔淨、聾子聽見、死人復活、窮苦人得到喜訊:這些都是振奮人心的話。

我們當中有不少人是盲的、窮的、跛的、聾的,甚至死了的。在我們中,不少年富力強的人都有問題,有嚴重的問題。有人說,有些人其實在廿多歲時已經死了,只不過是要等到七、八十歲時才埋葬。

在我們的詞彙中,就有所謂行屍走肉的人,這些人比死人更可怕,他們不單自己死去,也會害死別人,去為自己陪葬。

我們等待基督的來臨,不單只等待基督,也等待基督所帶來的新境界,等待一個新希望、新人類的出現。其實人類一直都在等待著這一切。

中國人在《禮記》的「大同篇」中,已經表達了這種渴求:「大道之行也,天下為公,選賢與能,講信修睦。故人不獨親其親,不獨子其子,使老有所終,壯有所用,幼有所長,矜、寡、孤、獨、廢疾者皆有所養。

這是中國古人的夢想。他們所希望的,是一個大同世界的出現。這個大同世界屬於所有人和每一個人。在那裡,賢能者為大眾服務;大家彼此有信義、講和平。我們不單親愛自己的父母,保護自己的子女,同時也親愛別人的父母,保護別人的子女。那時,不單老人、青年、兒童,甚至矜寡孤獨殘廢的人,都能過著幸福的生活。這就是中國人夢想的大同,耶穌宣講的天國。

依撒意亞先知所預言的天國境界,將會與基督一起來到人間,中國人幾千年的夢想也將會與基督一起變成事實。

但理想歸理想,現實就是現實;信仰和實際的生命可能是兩回事。所以雅各伯宗徒提醒我們:「弟兄們,你們要忍耐,等待主的來臨。你們要忍耐,堅定你們的心,因為上主快要來臨了。」(雅5:7-8)

我們不妨對世界充滿希望,但我們也要準備去面對一個不公平、不仁愛、不正義及充滿缺憾的世界。

信仰是很奇怪的,一方面我們要堅信、切望,但另一方面又要不致陷入空想主義。我們需要忍耐,要學習接受那些必然來臨的事實,接受那些人生充滿限制的事實。我們要接受一個十分有限的生存空間。

在那時,我們會煩惱、憂傷、沮喪,但正在這環境中,我們會再聽到依撒意亞先知所講的話:「荒野與不毛之地將會歡樂,沙漠將要歡喜。我們將會目睹上主的榮耀,看見天主的偉大,我們要鼓起勇氣,不要害怕。看!我們的天主要來,他要親自拯救我們。

讓我們不斷依靠他,期待他的來臨。有一位孟加拉的無名詩人說:「一個人做夢,它始終是夢;一群人做夢,就會夢境成真了。」讓我們熱切地期待基督和與他一起而來的天國。

我們堅信更豐盛的、更圓滿的生命,是必要來臨的!

文章標籤

薇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讀經一:(依11:1-10):默西亞的王國

讀經二:(羅15:4-9):基督拯救眾人
福 音:(瑪3:1-12):你們悔改罷!因為天國臨近了。
中國文化: 日日新,又日新,作新民。
窮則獨善其身,達則兼善天下。

那時候,洗者若翰出現在猶太曠野宣講說:你們悔改吧!因為天國近了。這若翰就是依撒意亞先知所預言的那個人??在曠野裡有呼喊者的聲音:你們該預備上主的道路,修直他的途徑!
(參考瑪3:1-12)

這位若翰是誰?聖經形容他是曠野之聲,是曠野中的一個聲音。他呼喊、宣講、感召,他希望每一個人都能預備自己,以迎接基督的來臨。

迎接基督的來臨不只是拍掌、歡呼,而是要預備上主的路,修直他的途徑。換句話說,我們要改變我們整個的生命,以迎接基督的來臨。

悔改基本的意義不單是心中發痛悔,悔改要包括痛悔及改過。

修和聖事或告解聖事的步驟有五個:即省察、痛悔、定改、告明、補贖。省察是反省、回顧、反思。發覺生命出現問題時,感到悲傷、痛苦,後悔自己做了不該做的 事。但只悲痛、後悔是不足夠的。更要定改,決定去改、決心去改,尤其要躲避犯罪的機會、努力做應做的事。然後到神父面前告解(告明)及做神父罰的補贖,為 我們所做的錯事作賠補。

這就是悔改:既後悔且決心改過。

若翰知道有些人是悔而不改,所以他見到很多法利塞人及撒杜塞人來受洗時,便對他們說:「蛇蠍敗類!誰教你們逃避那即將來臨的忿怒呢?若有悔意,就結出與悔改相稱的果實吧!

結出與悔改相稱的果實,即是說,我們不但要有悔意、要定改,還要結果實。若翰繼續說:「你們心裡不要想:我們的祖宗是亞巴郎。」單有亞巴郎作靠山,是沒有用的。每人都必須為自己負責,負責自己永恒的得救,結出與悔改相稱的果實。

為迎接基督的來臨,就要預備一條路,或修直這條路。所謂基督徒,按保祿宗徒的想法,是要與基督同死、同生;要穿上基督,成為新人。如中國人所說:「苟日新,又日新,作新民」(大學),即是每日都要悔改,每日都要更新、改變自己。

若翰的宣講除「悔改」外,還有天國。他說:「你們悔改吧,因為天國近了。

我們不要以為天國就是天堂,悔改之後便會上天堂。這並非若翰宣講的目的。依撒意亞先知書已經為這「天國」作了一番扼要的描述:「由葉瑟的樹幹將生出一支嫩芽,它身上發出一株幼苗。上主的神要臨於他,賜給他智慧及聰敏之神、超見和剛毅之神、明達和敬畏上主之神。」(依11:1-10)

依撒意亞先知指的就是基督,將要來臨的默西亞。

當基督來臨,默西亞來到人間的時候,景況會如何呢?依撒意亞在11章繼續說:「豺狼將與羔羊共處,虎豹將與山羊同宿,牛犢與幼獅一同飼養,一個幼童即可帶領它們。母牛與母熊將一起牧放,它們的幼雛將一同伏臥。獅子將與牛一樣吃草,嬰兒將遊戲於蝮蛇的洞口。在我的整個聖山上,再沒有人作惡,也沒有誰害人。

這就是天國的境界。我們歡迎基督的來臨,我們也歡迎基督所帶來的新境界——天國的境界。

但這天國是要我們與基督一起創建的,他邀請我們每日唸「願你的國來臨」,即是願人人按天父的意旨去生活,願人人得到精神、肉身的食糧,願人人可以互相寬恕、接納。為我們基督徒來說,這是我們的信念、理想和方向。

但我們所見到的世界卻不是這樣的。我們要怎樣做?無可奈何地生活嗎?失望嗎?

唐朝白居易說得好:「窮則獨善其身,達則兼善天下。」我們見到的世界雖然不是如此,但我們可以預備自己成為上主的工具,成為天國的工匠。等到時機來臨時,我們便可與若翰一起成為曠野之聲,向世界宣講悔改的道理,宣佈天國的來臨。

我們要告訴世界,豺狼與羔羊一起共處是有可能的。在天主的聖山上、在天國裡、在新人類中,再沒有誰犯罪、沒有誰害人。這境界是可能出現的。如果我們悔改,好好準備自己,如果我們肯修直途徑,結出與悔改相稱的果實,一切都有可能。

天國最終是必會來臨的。

文章標籤

薇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 

讀經一:(依2:1-5):上主將把萬民聚集在他的國內
讀經二:(羅13:11-14):救恩臨近了,應時常醒寤
福 音:(瑪24:37-44):要醒寤,準備人子來臨
中國文化: 未知生,焉知死;(未知死,焉知生)。

「你們要警醒,要隨時準備好,因為在你們想不到的時候,人子便來了。」
(參考瑪24:42-44)

將臨期是教會禮儀年的新年,教會年曆的第一天。但很奇怪,在新年時,讀經的內容卻是世界末日——基督的再來。

耶穌提醒他的門徒要隨時準備,不要像諾厄時代的人,他們不相信洪水滅世;大難將至,仍然醉生夢死。他們嘲笑諾厄,所以那一天洪水來臨時便把他們沖走了。

耶穌說「人子」來臨也是一樣,是突然的,人們不防範的時候。所以耶穌說:「你們要準備、要警醒,你們不知道你們的主要在那一天來臨。」(參考瑪24:37-44)

在新年講末日是有意義的。這裡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個重要的主題,就是把未來提到今天;從未來開始,把未來與今日連結起來。

孔子有一句名言:「未知生,焉知死。」即是說,若你不明白何謂生命,又怎會明白何謂死亡?若你仍未明白每日能掌握到、觸摸到的生命,又怎能明白那掌握不到、觸摸不到的死亡呢?「未知生,焉知死」,的確很有道理。

但這句話的反面也是對的:「未知死,焉知生」。即是說,若不知道何謂死亡,我們今日又怎會知道如何生活呢?正如我們不知道終點,又怎會知道如何行走呢?如果我們不知道要行的路的具體情況,又怎會知道要帶備什麼?我們不知道我們要去的地方是寒冷或是炎熱,又怎會知道要帶備什麼衣服?

未來決定今日,死亡決定生命,這就是「未知死,焉知生。」所以我們要肯定死亡、接受死亡、明白死亡,才能知道怎樣去生活——度今天的生活。

我曾聽過有人這樣說:「我希望我出生時是哭著的,周圍的人都對著我笑;我更希望我死時是笑著的,周圍的人都對著我哭。」我為何會笑?因為我已經好好地活過,燦燦爛爛的走完了我生命的路。正如聖保祿宗徒說:「這場好仗,我已打完;這場賽跑,我已跑到終點。」所以他才可以自豪地說:剩下的,就是領受永生的冠冕。(參考弟後4:7-8)
我願意將來如何死,便決定了我今日要如何生。這就是把未來提到今天,或即是「從未來開始」(Start from the future)。這並不是高深的道理,生活的例子俯拾即是。例如:若我想讀書成績好,我便要今日努力讀書;若我要戀愛成功,今日我便要學習與人生活,學習 了解、接納、容忍、欣賞別人。

「未知死,焉知生」。只有當我們知道生命的終點在何處時,我們才能知道要走哪條路。

在此,我們需要注意兩點。第一:我們需要很清醒,正如羅馬人書13:11-13說:「你們該認清這個時期。現在已經是你們從睡夢中醒來的時候了。黑夜已深,白日已近。我們要拋棄黑暗的行為,佩上光明的武器。舉止要端莊,好像在白天一樣。

像白天一樣:即是說,要拋棄黑暗的行為,要活在光明中,要很清楚看到未來,看到我們的理想、我們要走的路。依撒意亞先知2:1-5也說:「讓我們攀登上主的聖山,上主將指引我們該走的路。我們要走在這條路上。請看,那時人們要把刀劍鑄成鋤頭,把槍矛製成鐮刀。

這就是我們要創造的世界,我們未來的遠景。在未來,殺人的武器將轉變成生產的工具,製造紛爭戰亂的因素,都要轉變成製造和平的條件。我們知道這就是我們的目標,我們今日就該為此而活。

我們要清醒,我們要努力;從今天開始,未來就是我們生命的方向,這方向也就是今日我們所選擇的路。

當我們一生努力時,我們才能達到終點,才可以含笑而逝,因為我們已經走完我們的路,完成我們生命。周圍的人會對著我們哭,因為他們失掉了一個好朋友、一個 好伙伴、一個美滿人生路上的同路人。他們已失掉了一個能啟發他們的生命,及鼓勵他們為生命而奮鬥的好朋友。

如果我們要含笑而逝,讓周圍的人對著我們而哭,我們便要從今天開始,把未來提到今天。

讓我們今日便按照我們想完成的生命開始去生活,使我們在死亡時無悔今生。讓我們在新年中想到世界末日,在生命的開始時,想到死亡。

讓我們知生又知死,知死又知生。讓我們把未來提到今天—?就從今天開始!

 

薇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文稿(英文)
粵語講道普通話講道

 

讀經一:(撒下5:1-3):達味被立為以色列王
讀經二:(哥1:12-20):基督是萬有之元首
福 音:(路23:35-43):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
中國文化:不遭人忌是庸才。煮酒論英雄:今天下英雄,唯使君與操耳。


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時,民眾的領袖嘲笑他說:「他救了別人,如果他是天主揀選的默西亞,就救他自己吧!」兵士也戲弄他,上前把醋遞給他說:「如果你是猶太人的君王,救救你自己罷!」(路23:35-37)

今天是基督君王節,但禮儀讀經所描寫的,卻是一位受苦、受死,被釘在十字架上的「囚犯」、「罪人」。就連一位和他一同被釘的罪犯,在他左邊的那位,也毫不客氣地侮辱他說:「你不是默西亞嗎?救救你自己和我們吧!」(路23:39)

也許這位左盜對耶穌也曾經有過一絲的希望,他想:既然三人是一起被釘,總算是風雨同舟了;如果同舟,就可以共濟,一起到達那自由、幸福的彼岸。他也許亦曾 經聽過許多有關耶穌這個奇人的事跡,他不單講道吸引人,他顯的奇蹟更讓人眼界大開。例如:他用五餅二魚就餵飽了五千人,他使盲的看見、啞的說話,他潔淨癩 病人,甚至驅逐魔鬼,使死人復活;他曾步行在波濤洶湧的水面上,並使狂風巨浪止息;群眾擁護他,有權勢的人害怕他……,他是多麼了不起的一個人物!這左盜 想到出神處,不禁燃起了無限的希望:這個人如果真的是默西亞,自己不是有救了嗎?

所以他在期待,期待自己從十字架上下來、被解放的那一刻。但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,在群眾的喧鬧和恥笑聲中,這位似乎曾被視為是默西亞的人,卻愈來愈了無生氣,而且已經快要油盡燈枯了,他救不了自己,當然更救不了別人;自己到頭來不過是空歡喜一場!

從希望到絕望,從絕望到憤怒,他終於忍無可忍。他想:「這個自稱為默西亞的人,竟然是個騙子,一個大騙子!他的傳道訓人,不過是胡說八道;他行的奇蹟異 事,原來只是故弄玄虛,是任何魔術師都懂得的掩眼法、障眼法!他不是默西亞!他不是他們祖先千百年來期待的救世主!他救不了自己,也救不了任何人,這一切 不過是個大騙局!」

不過,這個左盜的譏諷,卻引出了右盜的仗義執言:「我們是罪有應得,因為我們所受的,正是我們該得的報應;但是,這個人從沒有做過任何錯事。」(路23:41)基督雖然就快死了,但他確是君王,是天地的主宰;而君王自有王者的風範,儘管在衰敗中仍掩蓋不了他的靈氣,在死亡中仍能透露出無限的天機。右盜看出了這一切,他已隱約知道了耶穌的身分,他被耶穌的人格、氣質深深的吸引著。所以他誠懇地向耶穌說:「耶穌,當你進入你的王國時,求你紀念我!」(路23:42)

向一個衰敗的、垂死的、瀕臨解體的、完全沒有希望的人,寄以自己全部的希望,這是右盜的信德,這是名副其實的「我看不見、仍然相信」的極深的信德。右盜可以說是把自己的全部和所有的一切,都完全投注在耶穌身上了。所以耶穌亦毫不猶豫地答應他,並以永生的天堂報答他:「我實在告訴你,今天你就要和我一起在樂園裡。」(路23:43)

民眾領袖、左盜、右盜,他們所「看到」的和「接觸到」的耶穌,都有不同的面貌,所以他們對那位真實的耶穌,都產生了不同的、甚至互相予盾的評價,這就應驗了西默盎的預言:「這孩子已被立定,為使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和復起,並成為反對的記號。」(路2:34)

有人說:「不遭人忌是庸才」,反過來說,亦正因為一個人有才幹,他對某些人已經構成了潛在的威脅,所以他才會招來猜忌。

在《三國演義》的「煮酒論英雄」故事中,當曹操向劉備說:「今天下英雄,唯使君與操耳」的時候,劉備竟然嚇到面無人色,連筷子也拿不穩、掉在地上。因為他深知大奸雄曹操絕不會容下另一位英雄,這是人間的慣例。如果真的是這樣,那我們這位天上的君王,又怎能見容於世間的權勢呢?

古來先知就要流血,達味王也不能在撒烏耳王面前立足,何況是這位先知中的先知,君王中的君王呢?

如果基督君王的命運是這樣,那我們這些作基督君王臣民的,命運又當如何呢?「沒有僕人大過主人的,如果人們迫害了我,也要迫害你們。」(若15:20)這是我們今天擁戴基督君王者必要有的心理準備。

我們這些願意喜樂地過基督君王瞻禮的信徒們,就要勇敢地準備學走基督君王的路??苦路!

文章標籤

薇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讀經一:(拉3:19-20):末日將至,天主要以光普施救恩
讀經二:(得後3:7-12):不該游手好閒
福 音:(路21:5-19):未來的災難
中國文化:平生不作虧心事,夜半敲門也不驚。夫天地者,萬物之逆旅,光陰者,百代之過客,而浮生若夢。豹死留皮,人死留名。

將來一個民族要起來攻擊另一民族,一個國家要攻擊另一國家;到處將有大地震、饑荒和瘟疫;將有恐怖的異象出現,天上要有巨大的凶兆。……為了我的名字,你們要受眾人憎恨;但是,你們連一根頭髮也不會失落,只要堅忍到底,你們的靈魂就可得救。(路21:10-19)

看,那日子來臨,好像熊熊的火爐,所有驕傲和作惡的人都要成為禾稈;那日子一到,必將他們燒盡,根和枝都不留下。正義的太陽,將為你們這些敬畏我名的人升起,以它四射的光芒普施救恩。(拉3:19-20)

常年期第三十三主日,已經是禮儀年度倒數的第二個主日,接近尾聲。教會趁機邀請我們去默想一下萬民四末中的「世界末日」的道理。

耶穌講道理,時常都從真實的生命經驗出發,由現實生活中的某一點「切入」,讓人們對他所講的道理,有具體而深刻的印象,並較易將信仰和生活連繫起來,並對信仰的實踐,有更大的把握。

這一次,是正當有人「談及聖殿、它宏偉的石頭和還願獻禮的裝飾」(路21:5)時,大家都對聖殿發出由衷的讚嘆。耶穌卻提醒他們說:「你們現在所見的這一切,到了時候,沒有一塊石頭會疊在另一塊石頭上,全要被夷為平地。」(路21:5-6)這是指耶路撒冷將被毀滅;這個預言已經於耶穌死而復活後大約四十年,即公元七零年時,完全應驗了。

他還趁機提醒他的聽眾,整個世界有一天都是要毀滅的。那時,戰爭、地震、饑荒、瘟疫、異象、凶兆,都要頻頻出現;信徒要受到拘捕和迫害,人間的友情和親情,亦會變質和異化,而導致彼此的不信任,互相出賣和攻擊。

這些描寫,確實為今日的「基要派」(Fundamentalist)基督徒,提供了最好的恐嚇人的材料。他們自上世紀以來,已經無數次預言了世界的末日;最近這二、三十年來,說得就更頻密和更繪影繪聲了。許多人就把公元二千(2000),當作是一個世界末日的日子!所以我們必須正確明白耶穌所說的話。

聖經的話通常都是鼓勵性的,並帶有很積極的含義。它說來世,就是為幫助我們善度今生;它說天上,就是為了幫助我們珍惜地下,同時要懂得「在世而不屬於世」。

例如,保祿在羅馬人書中所說的罪,便不是他發言的重點。他描寫罪的氾濫,調子似乎十分灰暗,但他要我們明白的,卻是基督救恩的豐盛。所以他把罪的內容發揮到淋漓盡致之後,接著便說:「罪惡越多,恩寵越更豐富」(羅5:20)。原來在「罪」的背後,真正的主題是「天主的恩寵」!

同樣地,世界末日本來也不是主題,真正的主題是「新天新地」的出現和救恩的滿全。因為人類、世界、時間與歷史終結之日,就是天主的救恩決定性地完成之時。整個人類將會經過一個大逾越,由死亡進入生命,由黑暗進入光明,由可朽壞的變為不可朽壞的。那時,「正義的太陽,將為你們昇起,以它的光芒普施救恩。

原來世界末日的真正意義,是預示普施救恩之日的來臨,而不單單只是大災難、公審判的恐怖日子。教外人可以有「平生不作虧心事,夜半敲門也不驚」的心安理得,何況是我們這些一生信天主、侍奉天主,愛主、愛人,無愧於蒼生社稷、對得起天地良心的人?

世界末日,不就是保祿所說的那個「仗已打完,賽跑已到終點,正在等候正義冠冕」(弟後4:7-8)的時刻嗎?那正是永福的開始啊!有什麼可怕的?

現世本來就沒有常存的城,我們的家鄉是在天上。正如李白所說:「夫天地者,萬物之逆旅,光陰者,百代之過客,而浮生若夢。」我們要努力的,是要留下一些有永恆價值的東西,可以永久保存的功勞,並讓它們留存在自己和別人的心中,保留在永恆的天國裡。

五代時王彥章雖然是個被人視為目不識丁的粗人,但他時常說:「豹死留皮,人死留名」。一個沒有永生信仰的人,還是願意留下點有價值的東西,我們又應當如何努力為自己在天主的國裡,留下一個席位呢?

薇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Close

您尚未登入,將以訪客身份留言。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

請輸入暱稱 (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標題 (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內容 (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)

reload

請輸入左方認證碼:

看不懂,換張圖

請輸入驗證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