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經一:(依42:1-4,6-7):上主僕人的召叫和他的慈悲
讀經二:(宗10:34-38):天主以聖神給耶穌傅油
福 音:(瑪3:13-17):耶穌受洗後看見天主聖神降臨在自己身上
聖誕季節對我來說總是結束得太突然。節慶還沒過完,聖誕裝飾就已清得一乾二淨了。聖誕節期也在今天以主受洗節,在教會禮儀年裡落下帷幕。在過去,馬槽會擺放得更久,一直到二月二日「聖燭節」。耶穌出生後四十天,根據猶太律法,聖母瑪利亞到耶路撒冷聖殿獻祭取潔。與此同時,她將她的頭胎首生男兒「還給」天主。因此,二月二日又稱為「獻主節」。
耶穌到三十歲才從洗者若翰那裡領受洗禮,為甚麼一年當中那麼多天,偏偏祂受洗的慶日被選在聖誕節期的結尾呢?耶穌的受洗與祂的誕生,究竟有多大的關聯呢?
在今天的基督徒家庭裡,孩子們大多出生後不久就領洗,這個習慣可以追溯到初期教會的歲月。該種做法與洗者若翰呼籲眾人悔改的時代不太一樣。那時,很多人聽從了若翰的召喚,來到約但河畔,承認自己的罪,在水中受浸以求罪的赦免。聖史路加生動地細數了來受洗並尋求赦罪的人:軍人、妓女、稅吏、以及從事其它各行各業的群眾。忽然,耶穌出現在他們當中!若翰驚惶失措:禰怎麼與他們為伍?禰不需要悔改!若翰抗議道:我應該受禰的洗,不是禰受我的施洗。儘管如此,耶穌堅持要與這批各色人等、充滿罪愆的群眾一同領洗。祂這樣做,完全是出於天主的旨意。
三十年之久,祂度著毫不起眼的日子,從事木匠手藝為生。是甚麼動力促使祂邁出這一步呢?祂為甚麼要離開納匝肋、告別家人、放棄祂的本行呢?
耶穌的第一站竟然是到若翰那裡,與準備悔改的罪人為伍。祂的第一道正式公開作為,好似祂的「生命議程」。從一開始起,耶穌就定下基調,顯明祂生命的目標:到我們罪人當中,視祂自己為我們中的一員。甚至祂的名字也離不開這使命:耶叔亞,即耶穌,在希伯來文中就是「上主拯救」的意思。天使曾在夢中向若瑟說,瑪利亞懷的孩子要取名叫耶穌,「因為祂要把自己的民族,由他們的罪惡中拯救出來」。
耶穌的誕生與祂的受洗之間有多大關聯的答案就在這裡:因為祂降生是為了把我們從罪惡中拯救出來。那就是為甚麼祂雖然貴為天主子,卻降生成人;那就是為甚麼祂來到約但河邊,來到我們罪人當中,以便能親自肩負起我們罪愆的重擔。好讓我們迷途知返,重回天父的家,祂就能再次對我們每個人說:你也是我鍾愛的孩子!
|
|